【中國童裝網】從省湖北農業(yè)廳獲悉,經省統(tǒng)計局核定,今年全省棉花種植面積為691.67萬畝,同比減少123萬畝,降幅超過15%。農業(yè)廳棉花專家羿國香分析,主要原因是受去年棉花產量、價格同時大幅下跌影響,棉農種棉收益大降,因而轉種經濟效益更好的糧食等其他作物。
棉花主產區(qū)之一的天門市,對40戶棉農的植棉收入調查顯示,去年棉花畝均產值674.1元,不計勞工投入,畝均純收入140.93元,較上年畝均純收入1015.63元減少874.7元,減幅達86.1%。如果計算勞工投入,棉農每畝虧損100多元。主要原因,一是單產大幅降低,減幅達34.7%;二是收購價格大幅下降;三是農資成本大幅增加。
據農業(yè)部測算,去年水稻、小麥、玉米三種作物畝均純收益136元,比上年下降31元,棉花每畝則減收483元。而在今年春節(jié)前后,國家出臺政策,將水稻、小麥的最低收購價大幅上調,兩相權衡,更加激發(fā)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棉花面積下降可能是好事
據農業(yè)廳公布的數據顯示,受去年棉價大幅下跌影響,當前全省棉花種植面積為691.67萬畝,同比減少123萬畝,降幅超過15%。
如何理性看待這一組數字,記者特地采訪了農業(yè)廳農技推廣總站副站長、棉花專家羿國香。“棉花種植面積下降,對棉農來說是好事,意味著收入可能會增加。”羿國香快人快語。
不僅是省內種植面積下降,就全國而言,也是大幅下降,降幅達11.8%。更重要的是,一直是我國重要進口基地的美國,棉花種植面積也下降了,降幅為4%。這意味著,今年的棉花供應量將大幅縮減。
而另一個好消息是,經過上下齊心應對,棉紡企業(yè)開始回暖。數據顯示,上半年,我省規(guī)模以上棉紡企業(yè)在去年基礎上扭虧為盈,利潤增幅達兩位數。國內棉紡企業(yè)也大抵如此。
不過,當前棉花長勢并不容樂觀。羿國香提醒廣大棉農,要抓住時機,做好田間管理。
受前茬作物收獲推遲、5月下旬連續(xù)低溫陰雨和6月高溫干旱等因素影響,今年棉花長勢是近年來最差的一年,生育期推遲半個月以上。以往,此時棉花平均有兩個桃,但今年很少。同時棉花架子還沒有搭起來,到7月中旬時,枝葉還沒有封小行,仍看得到裸露的土地。7月本是棉花生長旺期,但因目前的干旱,肥效難以發(fā)揮,脫蕾鈴的風險存在。同時干旱導致煙粉虱、紅蜘蛛、斜紋夜蛾等繁殖周期縮短,代數增加,病蟲害防治壓力加大。
盡管如此,羿國香仍然提醒棉農不能喪失信心。
他說,只要做好抗旱、施肥等管理工作,適當將打頂時間推遲到8月中旬,豐收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