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份農產品“過山車”行情后,鄭棉受到國內原材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人民幣不斷升值以及國家為抵制通貨膨脹而采取從緊的貨幣政策的影響,而走出了一波連續(xù)四個月的下跌行情。就目前市場供求的敏感期間,國家則相繼出臺了滑準稅最低稅率的下調、新疆棉外運補貼、上調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等政策。但筆者認為,這些并不能改變棉市低迷狀態(tài)。
下游紡織企業(yè)壓力增大
首先,紡織業(yè)的壓力來自勞動力、原材料成本快速上漲。在紡織企業(yè)的成本中,原材料占主營業(yè)務成本的比例約為60%至70%,人工成本約占10%至15%,我國原材料價格2008年更是呈現出加速上漲的趨勢。國家發(fā)改委自6月20日起將汽油、柴油價格每噸提高1000元,棉花運輸成本增加,棉價存在上調要求,但據從紡織企業(yè)處調查,因為企業(yè)資金鏈極其艱難,根本沒有能力承擔棉價上漲,目前多數企業(yè)僅處于維持狀況,據悉,南方地區(qū)的紡織企業(yè)有相當一部分已經倒閉。此外,7月1日起全國銷售電價提高0.025元/度,僅此次電價上調,紡織行業(yè)一年就將增加用電負擔約37.5億元。人力成本這幾年的上漲幅度每年也在15%至20%,新勞動合同法很多地方缺乏可操作性,從而導致紡企“招工難”情況加重。據有關部門近期的抽樣調查,勞動力成本、原材料價格、環(huán)保等疊加到一起已經令企業(yè)的綜合成本上升了20%至30%左右。
此外,相對于勞動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稅下調等因素,人民幣持續(xù)升值對出口帶來的壓力更大、影響更深遠,人民幣持續(xù)升值已經成為當前出口企業(yè)的較大利空因素。
今年對于紡織服裝行業(yè)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一年,除了人民幣升值、成本上升的壓力之外,更大的壓力來自于外部需求的放緩,這才是決定行業(yè)趨勢的根本所在。
據中國第一紡織網的統(tǒng)計數據,由于受美國次貸危機和經濟放緩的影響,2008年1—6月對美國出口紡織品服裝共102.59億美元,同比增速下降1.03%。上半年我國對美國出口紡織品服裝在2月和6月先后兩次出現負增長,降幅達到7.79%和1.03%,而其他各月增速均未超過1%。
而作為棉花的下游企業(yè),紡企短期內難以走出發(fā)展困境,同時資金鏈上的緊缺進一步制約了棉花消費需求。
目前,大多數的棉紡企業(yè)的還款日期都比較集中,基本上都集中在了7、8月份,這段時間內是棉紡企業(yè)最艱難的日子,企業(yè)生產不能停滯,銀行的貸款期限迫在眉睫。加上企業(yè)基本沒有庫存,棉紡織企業(yè)只好采取“隨用隨買”的策略。
國家不斷收緊銀根增加了涉棉企業(yè)的資金壓力。6月7日,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達到17.5%的歷史高位;另據有關報道稱,國內四大商業(yè)銀行今年全年的貸款額度已經在今年1、2月份全部用完。紡織企業(yè)由于資金鏈上的緊缺,對棉花采購也極為謹慎,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棉花銷售的低迷。紡織企業(yè)“隨用隨買”的采購策略以及部分棉花企業(yè)有量即賣的銷售方式都是制約棉花價格的主要因素。
各方壓力使棉企爭相甩貨
為防范棉花收購貸款風險,農發(fā)行總行近日下發(fā)了《關于做好2008年度棉花收購貸款資格認定工作的通知》,決定2008年度繼續(xù)開展棉花收購貸款資格認定工作,并計劃在8月20日前完成。新一年度的資格是在上一年度貸款信用度被肯定的基礎上進行認證,所以抓緊還貸是目前棉企面臨的緊要任務。棉商在銷售困難局面沒有改善的情況下,又隨著農發(fā)行“雙結零”進入倒計時,為回籠資金,棉商甚至不計成本銷售,致使棉花價格一跌再跌。 另外國家扶植新疆棉,內地棉銷售壓力加大。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統(tǒng)計,截止到6月底,疆內尚余棉花庫存60萬噸左右(比5月底減少20萬噸左右)。針對新疆棉運銷存在的問題,保護新疆發(fā)展棉花產業(yè)的積極性,國家財政部6月下旬出臺《出疆棉移庫費用補貼管理暫行辦法》,決定凡符合國家標準的出疆棉,不分品級和長度,中央財政每噸補貼400元!稌盒修k法》規(guī)定,擁有出疆棉所有權的棉花收購加工企業(yè)、棉花經營企業(yè)和紡織企業(yè),均可享受財政補貼。出疆棉移庫費用補貼根據當年9月1號至次年8月31號進行核算,補貼期限暫定為2007年度至2010年。根據國家鐵道部的決定,從7月10日起至8月底,烏魯木齊鐵路局將確保每天270節(jié)車皮的棉花從新疆發(fā)往內地,以此計算,每天持續(xù)有1.1萬噸左右的棉花進入內地市場。新疆棉外運補貼政策,雖然使新疆棉及早運至內地,一方面緩解新疆棉銷售壓力,一方面保證紡織用棉,不足部分再以外棉補充。但是由于新疆棉花質量上乘,價格方面由于財政提供的出疆棉每噸400元的鐵路運輸補貼,價格與內地基本差不多,棉花下游企業(yè)就相對傾向于新疆棉的購買,從而對內地棉商銷售增添了難度,壓力加大。這不僅對國內棉花現貨價格上漲形成一定制約,而且還對進口棉市形成新的壓力。
由于棉花供應仍充足,往年7月份中國棉花進口量的炒作難以再現,國際棉價也逐步回落。
從國際市場來看,雖然前期紐約棉花期貨價格下跌刺激現貨成交增加,美棉出口情況有所改觀,但目前美棉庫存較大,銷售壓力依然存在。另外國際油價、國內外農產品期貨價格大幅大跌、后期的天氣情況的變化以及印度、中國等國家新年度棉花產量等因素都將影響著國際棉花價格走勢。
綜上所述,無論從國內外的基本面、國家出臺的政策面、技術方面等因素分析來看,筆者認為短期內地棉花市場供大于求及缺乏資金的介入,是近期棉花快速下跌的兩個主要因素,在沒有得到有效緩解的情況下,在缺乏強有力消息支撐的情況下,短期內上漲壓力很大,止跌反彈也只是暫時的,因后市壓力重重,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