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各種主題教學,孩子們將學習到情緒管理、人際關(guān)系、問題解決能力及創(chuàng)意等書本以外的知識。
兒童上學“讀書”的年齡,好象有“年輕化”的趨勢,提早入學可會讓這些孩子也提早“畢業(yè)”嗎?謝永坤表示,孩子要學習的東西并不純粹在書本上,或是把學習限定在書包這個框框里。
在永坤眼里,學前教育主要是通過游戲的方式學習,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的學習能力,還沒發(fā)展到可以靜靜坐下來看書、思考。所以,他們必須通過活動和游戲,才能夠有效的學到新事物。
小時候,我知道六歲是上幼兒園的年齡;那時,和姐姐兩人手牽手,還帶著小兩歲的弟弟,到學校去“玩”。后來,弟弟不再跟我們?nèi)ド蠈W了,因為大家都覺得他年紀還小。
慢慢的,我和姐姐升上了小學、初中、高中……那一天,經(jīng)過一所幼兒園門口,看見一個約兩三歲的娃兒,背著小書包來上學。突然發(fā)現(xiàn),什么時候開始,三歲小娃兒就急著步入學習的旅途了?
“其實,孩子在媽媽的肚子里時,已經(jīng)開始在學習了。三歲的孩子進幼兒園是否太早了點,這就要看個人把“學習”的定義放在哪里,以我個人來說,學習不只是學術(shù)性的學習。不同年紀的孩子,有各自不同的學習重點,如孩子一歲至三歲這段時間,我們著重在肢體發(fā)展及社交生活(Sosial
Life)。此外,我們也會注意他們的語言運用,即如何與他人溝通。
“我們所談的學前教育,主要是通過游戲的方式學習,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的學習能力,還沒發(fā)展到可以靜靜的坐下來看書、思考。所以,他們必須通過活動和游戲才能夠有效的學到新事物。”來自吉隆坡
Tadika Diyana行政策劃及教學顧問謝永坤侃侃而談。
孩子輕松學習
永坤也告訴我們,現(xiàn)在的學前教育并不限于孩子五六歲時,為他們?nèi)胄W而準備的一些比較正規(guī)的學習。馬來西亞教育部推出的“學前教育課程綱要”開宗明義指出,家長或老師不能再以考試的方式,來評估幼兒的學習成就,這也是為什么有家長愿意把兩歲的孩子送入幼兒園。
“對于家長這個舉動,我個人是鼓勵的,只要他是把兩歲的孩子,送入適合及有教育理念的幼兒園,這個孩子就有可能學得很開心、學得很好。”
其實,要孩子輕松的學習,教學題材必須是孩子曾有過的親身體驗,譬如個人成長過程、掌握10以內(nèi)的數(shù)目、已經(jīng)學習過“多”和“少”的概念,目的是讓他們認識家庭里的成員、了解家庭成員扮演的角色,以及明白相親相愛的重要性。
所以,當你在教孩子什么是宇宙飛船時,如果之前你完全沒有讓他看宇宙飛船的短片或是讓他進行一個制造宇宙飛船的過程,他雖能把這三字背起來,但也只是死記硬背罷了,不能體會及領(lǐng)悟宇宙飛船的精髓在哪里。如果他通過影像看到整個場面,老師在講宇宙飛船的時候,他的腦袋就開始播那個畫面出來,就很容易吸收知識。
他還提到,孩子從一歲就開始在學習,當你跟一個一歲的孩子說一句比較具體的話,如“你吃飽了嗎?”其實,他已經(jīng)開始通過你的聲音、表情和一些動作在學習及模仿,這都來自他們的好奇心理。例如,當他看到螞蟻在地上爬時,他也會因為好奇而在一旁靜靜觀看,“研究”這些螞蟻在做什么,這也是學習的一種。
游戲中學習 另類教學發(fā)掘潛能
孩子們天真、活潑的笑臉,是否在告訴大家:“我們不要讀硬邦邦的書本,也不要死記硬背的生字聽寫”?
在這個功利社會里,人們講求效率的學習,所以孩子越小能學會越多的東西最好。所以,有些家長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為他安排一連串的學習課程。相反的,永坤提倡的卻是沒有書的書包,試想這有多少父母能夠接受呢?
“孩子所學習的東西并不純粹在書本上,或是把學習限定在書包這個框框里,F(xiàn)在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的能力、智能或才華,局限在書包里面,用書包來評定孩子是好的、有前途的、聰明的……如果你能把整個書包里的東西背完,就代表你能夠考得很好,就會有很好的將來。
“其實,這只是我們一廂情愿的想法,所謂的沒有書的書包,是說:我們應(yīng)該轉(zhuǎn)換另一個方式,讓孩子獲得一些書包以外的知識,如幫他建立情緒管理、人際關(guān)系、問題解決能力及創(chuàng)意等方面。所以,在我們的幼兒園里是完全沒有考試、沒有功課,也沒有買那種1+1=2的練習簿,而是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如游戲、表演及活動等學習。”
永坤表示,早期的家長是完全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權(quán)交給老師;后來,家長變得很緊張,怕輸在起跑點,跟不上一年級的課程;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過渡期,家長講求多元的游戲?qū)W習,卻又不能完全拋下,不準備小學的功課。
“孩子在正式入學之前,是處在一個非正式的學習環(huán)境,之后的小學、中學、大學才是一個正式的學習。在非正式學習的這個階段,我們不可以用正式的測試或是考試評估孩子的學習能力。要知道,考試、背書是很硬邦邦的東西,我們注重孩子整個肢體的發(fā)展、社交及溝通技巧,認知只是他所學的其中一個部份而已。
“當我們育導(dǎo)孩子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有自己的潛能,有些孩子可能會在某方面比較強、某些方面較弱,這時我們就可以體諒學得不好的孩子并接受他。一個孩子學不到,并不是他不能學或?qū)W不會,而是我們教的方式不適合他。”
謝永坤小檔案
●博特拉大學兒童發(fā)展學碩士。
●現(xiàn)任吉隆坡Tadika Diyana行政策劃及教學顧問。
●學前教育及親子關(guān)系講師,曾到過大馬各地區(qū)主講不同的教育及親子課題,并為多家幼兒園提供兒童成長學、幼兒園自動化管理和教學等咨詢服務(wù)。
●大馬國內(nèi)首要學前教育組織稚心學習坊干部,策劃與擔任各類海內(nèi)外講習活動的講師,如《南洋商報》學前教育課程綱要工作營、兒童EQ成長營、主題教學和佛青幼兒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