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紡織面料的生產大國,同時又是紡織面料的消費大國。經過多年的努力,在品種、品質、檔次上均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面料水平的不斷提高,也帶動了面料展會的火爆。10月底第十三屆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秋冬)博覽會即將召開,將匯聚來自2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003家展商,讓國產面料和國外面料同臺展示。
出口增速回落 價格逐年提升
據海關統(tǒng)計,2007年1-8月我國面料(不包括針織面料,下同)出口116.54億米,比上年同期下降1.35%;出口金額116.4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62%;平均單價1.00美元/米,比上年同期增長6.38%。而上年同期數(shù)量、金額和價格這三項增幅分別為9.94%、12.64%和2.17%?煽闯觯衲暌詠砦覈媪铣隹谠鏊倩芈,而隨著附加值的提高,出口價格也不斷增長。
從我國今年與上年同期面料出口一季度、二季度和7、8兩月數(shù)據看,增幅不斷下滑。一季度增幅下滑了5個百分點,二季度下滑了9個百分點,而7、8兩月更下滑了14個百分點。
目前,我國面料出口企業(yè)已經從價格競爭、質量競爭、服務競爭向品牌競爭的階段發(fā)展。根據有關資料反映,在國際產業(yè)鏈中,生產環(huán)節(jié)所創(chuàng)造的增加值只占30%,而另外70%的增加值都來自以品牌為中心的研發(fā)與營銷環(huán)節(jié)。
從我國面料產品出口情況看,2000年我國面料出口平均價格是每米0.79美元,到2003年達到每米0.83美元,到2006年已經達到每米0.96美元,今年1-8月平均價格更提高到每米1美元,幾年間價格增加了26%。
競爭力增加明顯 差距仍然存在
隨著面料企業(yè)在自主創(chuàng)新面料和品牌發(fā)展上有快速的進步,面料的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2000年我國面料競爭力系數(shù)僅有0.04,可以說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非常弱,國內下游服裝企業(yè)大量地使用進口高檔面料。但經過短短的六、七年后,我國面料國際競爭力系數(shù)已達到0.49,并且各類面料的國際競爭力都有巨大的提高。
現(xiàn)階段我國紡織面料在設計和創(chuàng)新方面仍與國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雖然近幾年我國面料出口平均價格不斷提升,但與進口相比仍有距離。2000年面料出口平均價格是每米0.79美元,到2006年已經達到每米0.96美元,今年1-8月平均價格更提高到每米1美元,幾年間價格增長了26%。而同期,進口價格2000年為每米1.16美元,2006年為每米1.37美元,今年1-8月達到1.47美元。由此可看出經過幾年努力,我國面料企業(yè)在技術創(chuàng)新、產品設計水平、企業(yè)品牌開發(fā)都有大幅度提高,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chuàng)性技術得到推廣應用,極大地促進了紡織面料的發(fā)展。當然,隨著我國對高檔面料需求的增長,我國進口國外面料價格也同步增長。
出口退稅政策調整 一般貿易增長趨緩
隨著我國紡織工業(yè)產業(yè)升級和結構調整的步伐加快,推動了我國紡織出口貿易方式的轉變,一般貿易所占比重不斷上升。2007年1-8月我國面料出口金額一般貿易方式所占比重達到82%,而在2000年這個比重僅有66%。
2007年1-8月我國面料一般貿易方式出口94.16億米,比上年同期下降1.89%;出口金額94.6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平均單價1.01美元/米,比上年同期增長6.32%。進料加工貿易出口18.04億米,比上年同期下降1.68%;出口金額17.9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66%;平均單價0.99美元/米,比上年同期增長11.24%。
從2006年9月15日起,國家調整了紡織品出口退稅率由13%降低為11%。出口退稅率與一般貿易出口成本呈負相關效應,退稅率的下調將主要影響一般貿易出口。由1-8月面料出口金額分貿易方式情況看,一般貿易占82%,出口增幅為3.4%,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個百分點;而進料加工貿易方式出口占15%,出口增幅為9.66%,比上年同期不降反升,增幅提高了5個百分點。由此看出,出口退稅政策調整使一般貿易方式出口增長趨緩。
亞洲市場下滑明顯 市場結構更趨多元
2007年1-8月我國面料出口超過一億美元的市場達到29家。其中前6大市場分別是香港、歐盟27國、孟加拉、阿聯(lián)酋、越南和韓國。我國面料向這6大市場出口金額在2005年同期占到整個面料出口的44%,到2006年這個比重達到42%,今年1-8月更下滑到41%?梢钥闯,市場多元化趨勢愈加明顯。
分析近兩年面料出口市場增長情況,明顯看出我國面料出口到發(fā)展中國家尤其是紡織行業(yè)正在努力發(fā)展而原料相對匱乏的市場增長較快,其中尤以亞洲發(fā)展中國家增長明顯。主要原因是,隨著發(fā)達國家將勞動密集型行業(yè)向發(fā)展中國家轉移,亞洲地區(qū)成為發(fā)達國家紡織服裝行業(yè)產業(yè)轉移主要承受地區(qū),該地區(qū)紡織服裝行業(yè)得到快速發(fā)展,對面料有了更多的需求。其次,隨著我國入世后紡織服裝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客觀上占領了全球一部分紡織市場,使得這些國家有更緊迫的意愿要與我爭奪全球市場,受到原料的限制只有更多地進口我面料。
但從今年面料出口下滑趨勢看,出口到亞洲市場下滑比較明顯。香港市場在2005年和2006年因歐美對我紡織品的重新設限,促使轉口貿易的復蘇,面料進口增長加快。今年因受到整體出口形勢的影響下降較多。
其他,如孟加拉、阿聯(lián)酋、越南、韓國、印尼、日本、巴基斯坦、泰國等亞洲國家比上年同期增幅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只有印度保持量價齊增的快速增長態(tài)勢,2007年1-8月面料出口印度2.72億米,比上年同期增長17.83%;出口金額3.6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87%;平均單價1.35美元/米,比上年同期增長8.00%。